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 China Composites Expo
扫描二维码
资讯天天发
您的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巨石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问鼎中国工业“奥斯卡”!
来源:中证网讯  2018-12-10 09:32:26
本文阅读次数:2954

文章关键词: 中国巨石:子公司巨石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原文: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246-7489.html
  12月9日,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荣获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也是我国玻璃纤维行业第一次获得该项大奖。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发布会并为获奖企业颁奖。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强现场领奖,并作为获奖企业代表上台发言。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中国工业大奖从技术、质量、品牌、管理、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此前全国共有32家企业获企业类“中国工业大奖”殊荣。


发布会上,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强作为获奖企业代表上台发言。

张总指出,1993年巨石成立伊始,巨石就以振兴民族玻纤工业为己任,通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实现了从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世界玻纤工业的蜕变。巨石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玻纤民族工业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世界玻纤工业的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应用领域拓宽、使用周期延长,为世界复合材料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讲话中点赞巨石

从中国万千工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摘得“中国工业大奖”的桂冠,巨石得益于坚持工业强基的战略方向,得益于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得益于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产销全球的战略目标。


那么,巨石是凭什么摘得“中国工业大奖”的?


  工业强基 夯实产业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工业发展,材料先行。人们常把材料比作是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基石,材料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能替代钢材、木材、石材、铝材等传统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工业强基工程的关键基础材料,玻纤复合材料以其灵活的可设计性、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电子电器等领域,不仅支起了大飞机、问鼎“天宫”剑指苍穹、护航“蛟龙”探潜深海,还有接地气贴近民生的领域,跨行业的产业组合为复合材料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没有玻璃纤维,就像水泥缺少了钢筋,新材料就没有了骨架,人们的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巨石目前的玻纤总产能超16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22%,中国玻纤总产能40%,产能规模居世界第一。从1993年巨石成立到今天,巨石的总资产增长359倍,销售收入增长256倍,利润总额增长445倍;中国的玻纤总产能增长了30倍,产品性能提升了50%,生产成本下降了50%,终端产品从约5000种拓宽到目前的约50000种,中国市场年玻纤使用量从15万吨增加到300万吨。

中国巨石已然成为了全球玻纤行业的领头羊,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桐乡总部生产基地络纱车间
 

  创新驱动 助推企业高质发展
 
玻璃纤维1938年诞生于美国。50年代,中国从国外引进玻纤生产技术,但与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相比,落后了大约50年。

窑炉技术、玻璃配方技术和浸润剂配方技术是玻纤行业的核心技术。巨石人坚持自主创新,在一次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实践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在窑炉技术方面,巨石实现了“三个第一”。1993年巨石成立,巨石人敢于挑战,善于尝试,成功建成了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池窑,实现了中国玻纤工业历史上零的突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缩短到30年左右;2005年,巨石人自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十万吨池窑生产线,技术水平赶超世界;2018年,巨石建成了全球唯一、规模最大的第一条十五万吨智能生产线,全面引领世界玻纤工业的发展。

在玻璃配方和浸润剂配方方面,巨石已全面超越国际同行。2005年,巨石着手玻璃配方研发,直到2008年成功研发出E6配方,各项性能与国际巨头的玻璃配方比肩,并且成为中国玻纤企业中第一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的配方,打破美国在该技术上垄断了70年的行业格局。而彼时的国内玻纤企业仍然采用行业诞生时的E玻璃配方,浸润剂也要从国外购买,产品开发慢、原料进口受制于人,核心话语权在别人手上。

如今,巨石研发出E7、E8等一系列玻璃配方,单在玻璃配方上已申请了200多个发明专利。此外,掌握浸润剂技术就掌握了玻纤产品研发的主动权,才能做出更有特色、更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目前巨石已经拥有有效专利560件,其中发明专利121项,包括国外发明专利17项,保有量居国内行业第一,构建了核心技术专利池,以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为重点,近两年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近200件,取得授权17件。有了玻璃研究和浸润剂研究的基础研究作支撑,巨石产品在多个“硬性”指标上,已全面赶超国际同行。

由巨石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玻璃纤维,在汽车轻量化、风电领域的销售比重均达到20%,中高端产品比例达80%。在巨石的引领下,中国玻纤工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玻纤第一生产大国、使用大国和出口大国。

  智能制造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是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也是重塑巨石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巨石确立了“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为复合材料发展作贡献”的新使命,全力推进玻纤生产智能化变革,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创造更高效智能的工作环境,让智能制造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巨石被工信部列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以此为契机,巨石积极布局,把握每条生产线窑炉冷修时机,全面开展自动化技改升级,开展自动化立体库、纱团自动络纱卸筒等众多“机器换人”项目,极大地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巨石加快探索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按照“产品高端化”的战略部署,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重点生产高端产品,满足高端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玻璃纤维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迈向更高层次。首条15万吨玻纤生产线于2018年9月投产,第二条年产6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线预计今年底点火。

目前该生产线各项运行情况均符合设计预期,并明显领先于传统生产线。以一个参数为例,窑炉点火之后,传统生产线往往需要1个月才逐步达产达标,而巨石智能制造生产线仅用3天就实现达产达标。

在该生产线现场,智能元素随处可见。卸筒机器人完成自动称量、智能分析、精准搬运;浸润剂系统实现自动上料、精准配制;自动摆托机器人和取纱机器人运行高效精准;成品包装线集成整套包装工序,实现无人车间管理,智能入库。有这些,靠的不是别人,正是巨石人对自主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执着追求。

公司紧跟国家脚步,通过制造体系、质量管控、沟通协作、运营决策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一家制造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企业。

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2022年全部建成投产。建成后,桐乡生产基地的玻纤粗纱总规模将达到125万吨,电子布产能10亿米。未来五年,中国巨石在保持粗纱规模全球第一的同时,将谋求电子布规模全球第一、技术与装备水平全球第一。

不光在桐乡,巨石九江公司、巨石成都公司都在进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九江年产35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已于2018年7月建成投产;成都借助整厂搬迁的契机建设全新的智能化玻纤生产基地。在巨石的带领下,东、中、西部的玻纤行业正在迎来一次全新的蜕变。


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15万吨生产线总控室

  绿色制造 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巨石以战略眼光看到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向,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抓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推动整个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的绿色环保。

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强提出“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必将消灭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巨石总结出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即“四不原则”:“始终坚持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员工安全、健康为代价,不以超越法规为代价,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这一环保理念成为巨石多年发展的准则,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2005年,在巨石自主建成的世界第一条10万吨池窑生产线上首次实现了通路纯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用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填补了国际空白。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使天然气消耗量节约70%,废气排放量减少80%。

此后,每一次的生产线冷修改造,巨石充分发力,在不新增土地指标、不增加能源消耗、不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多雇佣一个劳动力的情况下,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业效率和人均产能的提升、单位能耗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多条生产线在冷修改造后,人均产能提升20%以上,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人均效率提高30%以上。

此外,巨石是全球首家实现玻璃纤维废丝回用、废气处理污泥回用的企业,并将高炉矿渣作为原料引入生产。通过使用高熔成率矿物原料和无硼无氟配方原料、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等绿色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含硼含氟污染物的产生,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巨石还将环保理念植入产品研发,E6、E7、E8系列玻璃配方,优化了矿物原料配方,从源头上控制废气污染物的产生。

巨石还将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供应商和客户,运用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帮助上下游企业降低风险,生产出更安全环保的产品,进而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


  产销全球 逐鹿世界妙笔生花
 
2009年12月,欧盟发布公告,对中国输欧长丝玻璃纤维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在所有涉案企业中,巨石因为出口量最大,涉案金额最多。2010年,欧盟对巨石最终加征的“双反”税率为24.8%,加上7%的关税,最终的税率是31.8%。而巨石的利润只有十几个百分点,所以当时要么亏本做,要么丢市场。土耳其、印度也对中国产玻璃纤维实施反倾销。

“我这才意识到,巨石虽然产能是世界第一,但不是世界级公司,不是跨国公司,因为产能太单一,都在中国。巨石走出去搞国际化,是逼上梁山。”张毓强说。

按照“地理上贴近欧盟又不在欧盟、不受反倾销影响”的原则,巨石最终选择在埃及投资建厂。这个总投资超6亿美元的国际产能项目,在2018年全面建成投产,年产能20万吨,成为中国在埃及实体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制造类项目。

它既填补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玻璃纤维制造业的空白,又对中国玻璃纤维工业的国际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既是中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非产能合作的典范,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通过近六年的摸索总结,巨石埃及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外供外,以外管外”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在埃及的布局属于遇到问题后对症下药的解决之道,此后在美国的建厂则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张毓强表示。2016年中国巨石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3亿美元建设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为当地创造400个工作岗位,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在美国建厂,要坚持‘工厂前移、研发前移、人才前引、就地生产、靠近客户、贴近市场、以外供外’的总体原则”,张毓强反复强调。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中国巨石的销售版图也在不断拓展。南非、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都成立了巨石的贸易型控股海外子公司,一张全球营销网络图已经铺就。未来五年,巨石将实现产销全球化,在“三地五洲”建厂,即国内东中西部和全球五大洲都有巨石的生产基地。 “我们将更加勇敢地走出去、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地走回来!”张毓强表示。

站在新的时代潮头,中国巨石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公司将以“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为复合材料发展作贡献”为使命,以“保持全球玻璃纤维工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制造智能化、产销全球化、管控精准化、发展和谐化”为战略举措,在继续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第三次创业的同时,重点推进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创业,实现由大到强大的转变、由强大到伟大的跨越!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246-7489.html

文章关键词: 中国巨石:子公司巨石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上一篇: 复合材料用树脂行业大咖与您相约常州共商行业未来!
下一篇:中复神鹰正式推出SYM40(M40级)碳纤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