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 China Composites Expo
扫描二维码
资讯天天发
您的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行业分析

重磅!2016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一)
来源:赛奥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  2017-05-16 15:48:45
本文阅读次数:4791

文章关键词: 全球 碳纤维 市场报告

原文: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12-4816.html
 
 
       1.前言

       记得在2012年8月在香山饭店举办的“碳纤维PAN原丝关键技术研讨会”上,师昌绪老先生谈到在推动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重点的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的工作。到2016年底,国家成立了以马凯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2017年初,成立了干勇副院长领衔、48位专家组成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师老已经仙逝,行业感谢他的卓越贡献。
       一次与几位做前沿新材料的教授聊天,他们说:“你们碳纤维太幸福了!”整个碳纤维行业依然在亏损与茫然中,怎么会幸福呢?他们解释:“对比石墨烯、碳纳米管、超材料等前沿材料,你们碳纤维行业有实实在在的市场应用,且不断扩大;工业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也基本能为工业接受;国际上有盈利的企业做榜样,这些均是我们前沿材料不可比拟的。”言之有理啊,碳纤维复合材料本是一条光明大道。
       “一代材料,一代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完全有实力去担当新一代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基石。引用一段美国能源局在规划汽车轻量化的报告中对现有碳纤维产业的评价,“现有的从PAN原丝生产碳纤维的碳化技术,并非汽车复材的优化技术。迄今为止,碳纤维的制造技术主要是根据航空航天应用去优化发展的,其价值链与制造设施建设相当完善。而汽车复合材料依然处于婴儿期,这条价值链上的环节需要演化发展。”碳纤维在以新能源汽车、大直径风电叶片为代表的工业领域的应用,必须要经历从“贵族材料”到“平民化”的转化。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到“应用价值链”的构建,无疑需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和“产学研用”的社会协作机制的发力。
       《2015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以中英文版本在全球发行,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我们需要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与主张,也需要向世界去推介优秀企业,更需要融合到世界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应用的价值链中。这个报告,我们会持续做下去。
       2016年,我们跟踪了国际各大行业的市场调研与咨询公司的研究成果,感谢这些国际同行。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大家对我们的数据与结论均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特别要感谢恒天创投公司白雪垠先生和陈宇航先生,中国复合材料集团董事长张定金先生。
       值撰写报告之时,惊闻恒神碳纤维钱云宝董事长与光威集团陈光威董事长辞世,整个行业悲拗不已,行业经历了一个“黑色的四月”。钱先生与陈先生作为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开拓者,十多年来情怀于此,执着于此,奋斗于此,我们怀念他们。愿他们在天之灵,佑我国碳纤维事业健康发展!

       2.全球碳纤维市场

       2.1.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年份

 

       2016年的需求数据是本公司根据各个应用分市场的数据统计而来,我们也参考了国际相关资讯公司数据,吸取了我们认为比较接近市场情况的数据。经统计,全球2016年的全球需求为76,500吨,比上年增长11.8%.

       引用CCeV 及JEC发布的材料对照图,碳纤复材主要竞争对手是铝合金,当前,铝合金是碳纤维复材500-600倍的用量,而价值比大约50倍。这既是发展空间,也是挑战。


       2.2.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应用(千吨)
总量:76,500吨
 

       赛奥公司的年度数据来源于应用分市场的统计,下面简要介绍这些分市场数据的合理性:
       航空航天(包含军工):今年的数据比去年增加10%,由于航空航天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关注点,国际市场结构对这个分市场的数据统计相对一致。
       风电叶片:在2012年,国际市场结构对该市场的需求的数据差异很大,这几年逐步趋向一致,无论是对国际6大巨头用户的统计,还是对ZOLTK、SGL、三菱及台塑的出货量统计,我们认为:18,000吨是符合实际的,且增长趋势迅猛。
       汽车:我们今年统计为9100吨,其中最主要的用户是BMW,I3的销售情况不是很乐观,但7系车的“Carbon Core”填补了部分需求。对比8700的需求,总体上,我们对2016表示了谨慎乐观。
       压力容器:2016年,市场需求是活跃与旺盛的,CNG车载与运输气瓶需求是平稳增长的,氢气瓶的放量可以期盼。
       风电叶片已经成为碳纤维最大的需求分市场,且发展潜力巨大。

       2.3.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应用(美元)
  总量:2,116.6百万美元
 



 
 

       我们大幅度调整了各分市场的平均碳纤维单价,让这些数字更加符合当前市场情况。由于这个调整,使得整个碳纤维需求的金额比去年的数据(2,426.2百万美元)有较大地下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可以断定:对于碳纤维绝大部分品种,价格过山车的历史不可能重演,已经进入产业不断成熟、成本不断走低的正常轨道。

       2.4.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产品(千吨)
总量:76,500吨

       我们第一次以产品类别来统计需求量。

       先做一个定义:
       标准模量是指拉伸模量为230-265GPA
       中等模量是指拉伸模量为270-315GPA
       高模量是指拉伸模量超过315GPA

       上述的市场份额是根据各应用市场的使用情况,做出的大致估计,所以,只是一个定性的份额。

       上述的定义是碳纤维产业发展至今的一个厂家约定俗成的方法,从科学原理上,碳纤维是可以根据应用做量身定制的,比如拉伸强度3.5GPA、模量290GPA,这个品种就不是现在市场所称的中模碳纤维碳纤维的魅力就是根据应用而定制,希望上述统计不会误导大家。

       从任何应用来讲,高性能碳纤维总是被欢迎的,然而,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追求性价比的商业环境中,合适性价比会胜过高性能。这如同汽车领域一样,法拉利、劳斯莱斯等顶级豪车固然好,但是挣大钱的还是大众、通用等大众车款。从产业整体角度,没有“大众”的碳纤维品种(标模)的扎实工业化、商业化基础,要产生源源不断的顶级碳纤维商业品种,也是无根之木。

       3.全球碳纤维供应
       3.1.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制造商


       2016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为139,000吨:其中东丽的6000吨扩产产能已经建成,而ZOLTEK去掉产能1900吨(根据CCEV的报告),2016明底,东丽宣布将ZOLTEK的产能扩大到20,000吨;SGL在美国的第三期的3000吨已经完成,CYTEC(现属于苏威集团)的3000吨扩产已经完成;韩国晓星增加了一条500吨的生产线,并宣布到2020年建成14,000碳纤维的宏伟扩产计划。
       美国著名自行车运动员LEMOND 先生创办的LEMONT composites,宣布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生产全球最低成本的碳纤维。主要思路是采用纺织级原丝,和橡树岭的微波加热预氧化、碳化的低成本技术。
       中国区,总的理论产能为23,800吨,中安信与精功集团在2016年各自建成了1500吨碳纤维生产线,成为行业的新锐企业。吉林化纤集团的原丝产能从5000吨扩展到8000吨,并进行扩产1万吨原丝的建设。
       新兴国家(中国、俄罗斯、土耳其、韩国、印度)的碳纤维企业运营十来年,直到现在,对碳纤维传统8巨头没有形成基本的威胁。

       3.2.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区域
总量:139,000吨


       日本三大巨头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增强,依然是世界碳纤维发展的主力。尤其是东丽收购ZOLTEK,三菱加大大丝束碳纤维的投入后,日本企业在工业级碳纤维的抱负是明显的。日本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均比较高,但目前的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这两个短板,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竞争的加大,日本企业在大用户的周边建厂,或到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国建厂,将会加大力度。碳纤维的敏感性、政治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中国综合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不太可能成为日本碳纤维产业转移的接收地。

       亚洲(除日本)正日益成为碳纤维生产重镇,承接东丽产业转移的韩国东丽及韩国晓星、泰光,对碳纤维有很大的战略安排,他们是化纤的行家,随着技术的日渐熟练,会成为碳纤维的重要厂家。台塑拥有产业链优势,从业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作为大中华地区的领头羊企业,理应发挥更大的技术与市场领导作用。中国大陆在化工与化纤具有传统优势的,理应成为国际碳纤维的重要生产基地。然而,我们正在系统性错误中痛苦挣扎。只有解决好这个系统性问题,整理战略与思路,重新出发!

       美国的应用优势及制造业成本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碳纤维企业投资建厂。美国的最大短板是人工,缺乏精细操作、熟练技能且具成本优势的生产人员。但能源、税收及智能制造优势,让美国回到制造大国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碳纤维能耗成本能否降低90%,技术上非常艰难,但是当美国能源价格是我国10%的时候,这就做到了。这并非神话,而是已经接近现实。

       欧洲在工业级碳纤维应用上,拥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风电叶片、汽车及压力容器上。除了围绕航空需求的就地生产,对于工业领域的应用,必然在国际成本洼地制造碳纤维,而高昂的能源成本与人工的双短板,以及严格的环保政策,欧洲在碳纤维制造上难以有重大作为。

       本文为连载文章,每天更新,欢迎阅读与指导。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12-4816.html

文章关键词: 全球 碳纤维 市场报告

上一篇: 美国波音公司决定日本三菱MRJ客机的未来
下一篇:碳纤维板应用在医疗领域上的前景优势